何謂生態池?
「生態池」就是營造出「人工溼地」的環境並利用自然生態的淨化機制及生物成員(微生物、水生植物及水生動物),在人為控制下強化其污染物的去除能力,達到廢污水處理的目標,屬於水污染防治科技上之生態工法。
何謂生態工法?
生態工法(Ecotechnology)係指人類基於對生態系統保護的深切體認,為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發展,採取以生態為基礎、安全為導向,減少對生態系統造成傷害的永續系統工程設計皆稱之。
生態水池規劃設計基本原則
■水深
水深以安全考量為主,大部分池面不要超過60公分,且應有10~60公分間的深淺變化比例。如果考慮讓魚類棲息過冬,可在中間保持小區域100公分的深水區。
■形狀
應求彎曲、多變化;避免平直、整齊的形狀。
■池底
將粘土成分占40%以上的粘土壓實成60~80公分,即可防漏,不可使用水泥或磁磚等材質。並於池底挖溝、堆石、堆木塊、放置多孔隙材料等,做成深淺不一的變化地形。池邊預留1~2公尺斜坡,作為潮間帶及透水區。
■植栽
池內依不同水深來栽植原生的濕生、挺水、沈水及浮葉等植物,池邊則栽種親水的原生地被、灌木及喬木,讓池水與植物、枯枝落葉有最多的接觸面。
■池岸
水岸邊坡應平緩,以自然的土壤、木材或天然石塊砌成,營造出動物喜歡的緩和邊緣,切勿設置成垂直堤岸或使用水泥、磁磚,尤應注意邊坡要維持多孔隙性及多變化性,以利動物上下及棲息隱蔽。
■池中堆置物
可放置枯木、石堆、枯竹,有些沈入水中,有些設置為直立的棲木,部分可自岸上自然倒入池中,便於水棲昆蟲及魚蝦生存,也可變成水陸兩棲動物的天然通路及水鳥貯足點。
■生態島
池中儘量設2~3個緩坡且彎曲的生態島,並混合密植多樣化植物。若空間不大,可利用竹筏代替。
■流動水
流動的水聲及噴霧對某些動物具有吸引力,可以用沈水馬達創造類似的循環水流。
■日照
池面大部分面積每天應維持至少5小時的光照,以利動植物繁殖生長,所以應避開高大建物或大樹的周遭。
■動物的引入
如果水池和外界有平緩自然的進水或排水溝渠等自然廊道,最好讓野生動物自行進入建立族群,否則可以小規模放養蛙、魚、蜻蜓幼蟲等原生物種。但要設法防止福壽螺、巴西龜、琵琶鼠等外來物種。
■利用及保護
將水池分為利用區及保護區,一般保護區應佔水池三分之一以上,並禁止人為干擾或進入,讓野生動植物有適當的生長及隱蔽處所。親水利用區則應考慮最大承載量問題,避免因過度利用,毀於一旦。而親水區的利用通道應設於水池邊緣,切忌由中間切斷池面。此外,在使用上應有明確的利用目標及規劃,例如教學、展示、物種蒐集、保存等用途,避免變成使用率偏低的奢侈品或荒廢池。
■水源
水源及水量應維持清潔與穩定;池中及岸邊植物應視生長及競爭情形,做必要的整理。
■隔離
不要裝置門鎖或高大的圍籬,讓居民、學生、一般遊客隨時可以進入利用區進行觀察、學習及休憩。
■多功能設計
許多項目可以設計為多功能使用,減少耗費能源、增加有效利用。例如水岸段堆砌的石塊,可以布置成多孔隙生態空間、休憩椅、隔離帶,製造多變化的視覺效果。
■其他材料及工法
儘量用當地可以永續的材料,以及簡單、耐久的建築技術,以便損壞時,社區一般民眾就能自行修復及更換。
留言列表